close
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可能有發高燒、頭痛、喉嚨痛、全身性肌肉痠痛、關節疼痛、明顯疲勞等病徵。有些病例中患者更會腹痛、嘔吐

病毒傳播途徑
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透過飛沫、接觸傳染

潛伏期為半天到三天,最高可達七天,發病前一天即有傳染能力。

易引發重症對象:20~45歲青壯年人。

治療方式:抗病毒藥物克流感、瑞樂沙,輕症患者可口服潘生丁(雙嘧達莫)並且可能有一定預防作用(注:該方法未經過臨床驗證,僅供相關醫務人員參考)或不必治療即可痊癒。

致死率:墨西哥致死率為6~7%,美國則較輕微。

預防方法:與一般流感相同,並避免與豬、鳥禽接觸。


預防甲型H1N1流感的主要措施
1、避免接觸流感樣症狀(發熱,咳嗽,流涕等)或
肺炎等呼吸道病人。

2、注意個人衛生,經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,尤其在咳嗽或打噴嚏後。

3、避免接觸生豬或前往有豬的場所。

4、避免前往人群擁擠場所。

5、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遮住口鼻,然後將紙巾丟進垃圾桶。

6、如在境外出現流感樣症狀(發熱,咳嗽,流涕等),應立即就醫(就醫時應戴口罩),並向當地公共衛生機構和檢驗檢疫部門說明。

符合下列情況之一即可診斷為疑似病例:
1.發病前7天內與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確診病例有密切接觸(在無有效防護的條件下照顧患者,與患者共同居住、暴露于同一環境,或直接接觸患者的氣道分泌物或體液),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。

2.發病前7天內曾到過甲型H1N1流感流行(出現病毒的持續人間傳播和基于社區水平的流行和暴發)的國家或地區,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。

3.出現流感樣臨床表現,甲型流感病毒檢測陽性,但進一步檢測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亞型。





腺病毒一秋春季強悍的感冒病毒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郭 明 裕  醫師

   在嬰兒呼吸道感染中,以呼吸融合病毒最多;居於次角的首推腺病毒,常發生於每年秋天以及上半年的春、初夏為主。腺病毒於1953年才經證實為EKC(流行性角膜結膜炎)與PCF(咽結膜熱)的致病病毒。此病毒是一種70-75nm大小的DNA病毒,有41型之多,毒性較強的以3.7,這幾型為代表。另外12.18.31型的腺病毒在動物實驗中出現過致癌傾向,但人類仍少有發現。

   腺病毒,顧名思義,乃是因其對腺體、淋巴組織有強力感染力得名一般潛伏期57天左右,容易侵犯6個月至5歲小孩,佔兒童呼吸道感染5-20%。一般秋春以呼吸道感染為多,春、初夏以合併結膜炎為多。大部份由飛沫傳染,少部份由糞便接觸感染。培養病毒主要由喉嚨、結膜、糞便三處。疾病的過程約5-7天,也有進入第二星期的。感染2-3星期後產生抗體,可持續一至數年,同型病毒再感染的機率很少。

   臨床上呼吸道感染最多,一般都是發燒、咽炎為主,流鼻水、咽痛也有,常合併中耳,以1-5型最常見。另外咽喉炎常合併濾泡性,尤其是伴隨在二歲以下的白色膿泡扁桃腺炎最典型,腺病毒引起的咽炎佔兒童咽炎15-2O%。

  腺病毒3.7.21型引起的肺炎佔兒童肺炎的7-9 %,因毒性強有高達10%致死率,大部份因對氣管、肺泡造成嚴重傷害,而有阻塞型細小支氣管炎(BRONCHIOLITLS OBLITERANS),氣管擴張不全等併發症,另外也因為氣管壁傷害而有百日咳樣的咳嗽症狀。

   春、初夏常會有發燒、咽炎、結膜炎等合併症狀叫做咽結膜炎熱(PCF),尤以第3型最多。另外有時在初夏會有傳染性結膜炎(EKC)流行,這時以第8.19.31型最常見,也有由游泳池傳遞流行開來的現象。

   至於腸胃道的腺病毒感染,則以腹痛、嘔吐、發燒、頭痛、腹瀉症狀為主,其中以40﹒41兩型最重要。另外方可引起腸系膜淋巴炎或盲腸炎等,如果腸套疊的病例增多時亦應想到腺病毒感染,尤其走2歲以下之小嬰兒為最。有些嬰兒常合併不定型疹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n 的頭像
    Ann

    懶人部落

    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